关灯
护眼
字体:

三十四、茶不醉人人自醉(2/2)

    像李申之这种直接说出产地,那是大行家。

    李申之说道:“乱七八糟的茶都喝过一些,略懂而已。如果没猜错,是蒙顶甘露吧?”

    张博士见惯了虚伪的“雅士”,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真懂茶的俗人,心情高兴之余多少有些遗憾,说道:“此茶正是雅安蒙顶之茶,春季采茶制好之后存放至今,味道到底稍差了一些。不过甘露之名,倒是贴切。”

    蒙顶甘露是产自四川的著名小众绿茶,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,总觉得这茶汤里有股竹子味儿。

    李申之问道:“不知此茶存量有多少?售价几何?”

    张博士道:“此茶产量不多,加之路途遥远,运输不便,价格略贵一些,合一銙六百贯。店里每年进货不足百銙,现在还剩十銙。”

    李申之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,脑子高速运转,开启了换算模式。

    一贯是一千钱,实际价值大约七八百文钱。姑且拿一文钱等于一块钱来计算,这一銙茶差不得花四十二万块钱。比较符合自己的身份。

    李申之问道:“一銙有多少?”

    张博士一愣,没想到少东家还有这么一问,缓缓伸出右手,拇指和中指并拢环握:“这么大。”

    “就,就这?”李申之使劲咽了一口口水,眼神有些惊讶。

    小罐茶吗?古人都这么会玩了吗?

    薛管家解释道:“少东家有所不知,这些都是稀有的茶,每年除了进贡的贡茶,还有各地官府截留的,上好茶叶能流入市场的并不多。咱们家是东京开过来的百年老店,跟各地茶商都有交往,是以每年都多少能收上一些。”

    管家担心少东家嫌东西太贵不赚钱,赶紧解释这东西不仅仅是贵,更是花钱都买不到的稀有物品。

    真正老百姓喝的茶,并没有这么夸张。一块四斤重的大茶砖不过才几百文钱,折合一下大概几毛钱一两,够喝两三年。这种百姓喝的粗茶由大粗叶,茶梗子制成,口味差了很多,仅取其去腻解乏的功效罢了。

    李申之问管家:“咱福建不也产茶吗?产量销量如何?”

    福建自古便是产茶圣地,茶种多,品质好。

    薛管家放下茶杯,口中依然回味着茶香,说道:“福建的茶每年都是贡茶,咱家有不少库存。每天喝烦了,换个口味。这张博士是蜀人,喝茶风气跟咱家乡略有不同。”

    原来这茶博士是川妹子?果真是天生自涨三分颜值。

    李申之问道:“听张博士唱的曲子,乃是朱淑真的思乡之曲,莫非是想家了?”

    茶博士说道:“奴家乡虽在蜀地,却生在临安长在临安。方才唱的那首曲子,是临安城中的贵人们爱听。”

    此时的临安城,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,外来人口数量远超本地人口,且大多数都是从东京逃来,是以思乡之情在临安是主旋律。

    “少东家稍等,奴再给少东家斗一盏家乡的茶。”张葱儿嫣然一笑,起身去唤小厮。

    人生难得一知己,少东家即懂茶又懂诗,张博士虽是头一次见李申之,却早已心生好感。

    李申之说道:“不急,咱们先去库房看看吧。”

    一副认真的模样,像极了上级部门去下级部门考察,吃饱喝足之后去走过场的样子。

    PS:感谢“贪财好色敢日鬼”的打赏。萌新作者能力有限,加不了更(有盟主我就玩命通宵干),但是心里记着大家的好!